高安最具魅力乡镇的乡镇竟然是***,不服就快来为你的家乡投票...
| 招商动态 |2016-05-02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细细鉴赏完这22位“佳丽”的卓越丰姿,您是不是已经找到了拨动你心弦的那个“她”?心动不如行动,爱“她”就为“她”投上一票吧!
(爱是唯一,只能单选)
投票后可看;第一竟然是,,
赶快给你的家乡拉票吧!
高安,来过,便不曾离开
走遍山山水水,终究觉得你最美。这是作为一个高安人,珍藏心底的故乡情结。记忆中,故乡的美是环绕村庄的那条潺潺溪流,是夕阳西下屋顶升起的袅袅炊烟,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囔囔圩市……
可你曾知,这一切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流而悄然蜕变,高安的每个乡镇都在上演飞速发展的传奇故事。
近年来,高安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对乡镇实行分类考核机制,因地制宜将全市22个乡镇划分为金三角、银三角、绿三角、320国道新型城镇化、特色农业5个区域。各乡镇扬优成势,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科学谋划,精准发力,干群干事创业热情倍增,各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高安经济社会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目前,高安市的22个乡镇中,有全国重点镇2个、全国文明镇1个、全国园林城镇1个、国家生态镇1个、全国美丽宜居小镇1个、全省百强中心镇2个、全省经济百强镇3个、全省十大魅力乡镇1个。所有乡镇财政收入均迈过3000万元台阶,其中超亿元乡镇达7个,乡镇对全市财政贡献率近60%。
今天,小编带你走遍高安的22个乡镇,共同寻找你心目中那个“她”——“高安最具魅力乡镇”,去品位新型城镇化给她带来的锦绣繁华,去欣赏绿色发展馈赠给她的绿水青山,去聆听她赶超奋进的动人旋律……
碧水蓝天 活力蓝坊——蓝坊镇
蓝坊镇地名由来: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邑人蓝大成由高安县城迁此执教学馆而定居于翰山之下,故名翰塘蓝坊村。
蓝坊镇位于高安、丰城、新建三县市交汇处,处锦河高安段最下游,锦惠渠灌区最末端,行政区划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16个村(居)委会,171个村民小组,共48000余人。近年来,蓝坊镇创新“碧水蓝天,活力蓝坊”的科学发展定位,激活机制,优化环境,催生项目引进建设源动力;搞活农业,创造特色,提升农民增收致富持续力;用活政策,跑项争资,加强基础民生改善保障力,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2015年,上缴财政8003万元,全镇经济和社会各业继续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旺盛的生机活力。
山水人文圣地 —荷岭镇
荷岭镇地名由来: 荷岭山因荷树茂盛、池有红莲而得名。1963年在此兴办林场,故取名荷岭林场。1979年调整行政区划,将沿山一带自然村划归林场管辖,同时成立荷岭公社。
荷岭镇,位于市区东南约8公里,面积83平方公里,辖14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5680人。荷岭历来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孕育了现代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吴有训;明代史学家、兵部左侍郎陈邦瞻;近代诗人白采等名人。近年来,荷岭镇围绕“山水人文圣地”的发展定位,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引进企业抓落实。全镇现有工业企业30家;汽运产业发展迅猛,公司100多家。2015年完成财税任务6558万。荷岭还立足人文自然特色,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迈向“万亩果园乡、江南名果地”。
蔬菜之乡 品牌上湖——上湖乡
上湖乡地名由来:相传一千多年前乡政府驻地曾为一片荒无人烟的湖泊和草地。周围3湖(珠坪、坪湖、三湖)均位于东南面,唯上湖居于北面(北为上),故取名上湖。
上湖乡位于高安城郊南面,辖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17个自然村。总面积40.92平方公里。境内青山绿水,有万亩蔬菜大棚独特景观,有质朴的珠湖古村,有经久不衰的采茶戏。上湖绿色产业远近闻名,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蔬菜品种二十多个,“上湖”牌辣椒商标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辣椒常年种植面积达2万亩以上,年产值超亿元,是江西省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上湖民间文化生机勃勃,系高安市采茶戏的发源地,有彭金花、彭金成2名国家一级演员,并广泛流传灯彩、字门拳、耍狮子、舞龙等民间文化。
黄沙岗镇
江南牛市 挂面之乡
黄沙岗镇地名由来:明崇祯年间(1628—1644),附近珠湖村巨富傅孟春倡导于交通要道黄沙岗开设店铺,并将塘里一条小街全迁于此,取名黄沙岗圩。
黄沙岗镇位于高安市南部,高胡一级公路和黄付公路穿境而过,离“赣粤”、“沪瑞”高速公路仅25公里,为本市南方九个乡镇的必经之地。距市区12公里,总面积75.6平方公里。黄沙岗镇素有“黄牛之乡”美誉,全省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场闻名省内外,年交易量20000余头。近年来,黄沙岗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大力发展黄牛养殖产业。同时,以江西省字门拳传承基地为龙头,打造以白莲山庄旅游、字门拳武术体验、熊尚林烈士英雄故居、湖田挂面农家乐、黄沙休闲宜居养老中心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业,唱响武术之乡品牌。
打造滨江城 建设中心镇
灰埠镇
灰埠镇地名由来:此地石灰石资源丰富,且靠锦河,水运方便,购者云集。为方便装卸,先人在锦河南岸砌建许多石垒码头,因码头称埠,故名灰埠。
灰埠镇位于江西省高安市南部偏西,锦河南岸,总面积122.52平方公里,辖21个村(居)委会,185个自然村,辖区总人口55129人。近年来,灰埠镇紧扣“打造滨江城,建设中心镇”的发展定位,实现了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2015年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01亿元。镇域内工业繁茂,有2个工业小区,有工业企业58家;富硒农业发展迅猛,富硒铁皮石斛、五里药材基地、富硒油茶等特色项目亮点突出,共有各类农业合作社36家;镇村联动成效显著,完成镇村联动重点项目25个,形成了宜居宜业中心城镇的新格局。
宜居相城——相城镇
相城镇地名由来: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邑人简观园由附近白沙村迁建于象山脚下土城中,故取名象城村,后谐音相城村。
相城镇位于高安市西南部,辖10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171个村民小组。境内资源丰富,拥有20余种矿产资源,森林覆盖率达50.3%,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全省“森林乡镇”。近年来,相城镇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宜居相城”的发展定位,集镇面貌和经济发展取得显著变化。集镇实现了黑化美化亮化,多功能新农贸市场正式投入使用。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石梅工业小区已有2户企业成功落户;新增富硒高产油茶9100亩,万亩富硒高产油茶基地建设已经成型;项目总投资4亿的江西省水电发展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落户该镇会上村。
生态园区 美丽农场
——相城垦殖场
相城垦殖场地名由来:1953年开始办场,后因场部驻地附近有个相城村,故更名相城垦殖场。1987年曾在此设立下陈乡,实行场乡合一。2002年撤乡留场至今,场名依旧。
相城垦殖场地处高安市域西南方向53公里,下辖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个农林牧副渔队,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近年来,相城垦殖场坚持 “生态园区、美丽农场”的发展思路,实施“整环境、夯基础、培产业”三步走战略,先后投入1120万元完善集镇水、电、路、讯配套基础设施,新建改造危旧房822套,新建垦区区间公路15条共19公里;同时实现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连伤亡“零事故”;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集9个少数民族纳云、贵、川3省181户811人的农场,在多民族融合体之间架起了桥梁纽带。
多彩田南 ——田南镇
田南镇地名由来:元至元年间(1264—1294),邹氏由崇仁县实马墩迁花园再分居于田南仓下村,并在此兴圩。因圩址位于田北村田畈之南故取名田南圩。
田南镇地处高安、新余、上高“三县”交界处,位于高安市西南部,距高安城区52公里。全镇总面积98平方公里,辖10个村(居)委会,人口1.98万人。近年来,该镇按照“多彩田南”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夯实力,全力打造建陶、金属加工、富硒食品、汽运物流、资源开发等产业,增强了工业经济实力;做活土壤“富硒”文章,呈现一村一品、遍地开花的良好态势。同时,倾力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集镇,实现了集镇建设和管理同频共振,荣获“江西省魅力乡镇十强”光荣称号。
硒旺建山——建山镇
建山镇地名由来: 1958年煤炭部在境内兴办英岗岭煤矿,附近农民纷纷迁往矿区开店办厂,从事服务业,促使矿区日益繁荣,后设镇因矿区地处建山山岭,故镇名亦因建山而得名。
建山镇地处高安西南边陲,距城区56公里,面积112平方公里,与新余市、樟树市接壤,下辖12个村委会和10个居委会。近年来,建山镇党委、政府积极紧紧围绕打造“硒旺建山”的发展定位,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变“一煤独大”为光伏产业、建材化工、医药纺织、汽运物流“多业并进”,现共有规模以上企业8家,2015年实现财政税收10651万元;充分利用富硒资源优势,引进安吉白茶、普邦苗木、赣沪农业等“农”字号龙头企业落户建山,实现土地流转3万余亩,特色农业产业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
丹凤朝阳 西瓦之乡——太阳镇
太阳镇地名由来:清雍正11年(1733),南阳邓家村人在此兴圩。因村址位于“丹凤朝阳”之地,兴圩时将“丹凤朝阳”释义为“太阳”,故取名太阳圩。
太阳镇位于高安市西南部,距城区39公里,全镇辖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45个自然村,全镇总面积109平方公里,总人口23821人。近年来,太阳以“丹凤朝阳、西瓦之乡”为发展定位,打造高安西部明珠、江西省生态名镇。工业突飞猛进,拥有西瓦生产线15条,西瓦产量占全市70%以上。加速集镇品味提升,投入资金近5000万,完善集镇功能配套,完成了人民广场、农贸市场、步行街等民生设施。农业农村快速发展,形成了肉牛养殖、机械化养鸡、高产油茶、富硒红薯产品、牛蛙养殖五大特色农业。
新街新景新气象——新街镇
新街镇地名由来:清乾隆年间(1736—1795),附近村民移居于此开店经商,渐成圩市。因兴圩时间晚于邻近三皇、礼港和傅家圩,故名新街。新街镇位于市域南部,辖14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238个村民小组。
近年来,新街镇以“新街新景新气象”为目标,做强做精工业,主推战略新兴产业锂电行业及高科技机械制造业发展,先后引进赛特、伟睿、荣亚、昊诚、金凯瑞等7个锂电项目,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做大做响旅游,不断加大贾家古村保护与开发力度,先后被评为为国家級的历史文化古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被广大游客美誉为“现实中的荣国府”;做实做细民生,兴建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等,党建引领的“小康双建”创新拓展了社会扶贫,募捐170万元成立了小康双建基金会。
当县建镇 率先小康——八景镇
八景镇地名由来:1958年铁路修经镇政府原驻地,并在此兴建火车站,因车站附近有个八景村而取名八景火车站,1968年成立八景公社,社址由礼港迁往八景,乡名、镇名亦沿袭而来。
八景镇地处高安、丰城、樟树三市城市经济圈核心腹地,享有“揽三市两江、通十省要衢”之美誉。镇域面积96.33平方公里,辖区内人口10.6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5.7万人,辖11个行政村,6个社区,是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国家园林城镇,先后荣获江西省经济百强镇、江西省示范镇、江西省文明村镇等荣誉。近年来,八景镇主动策应新型城镇化建设趋势,紧紧围绕“当县建镇、率先小康”的发展定位,按照“新区扩容、老城提质”的工作思路,以项目为抓手全面拉大了城镇框架,增强了城镇功能,提升了城镇品味。同时,依托镇村联动建设,实施老集镇“六位一体”改造,实现了由镇到城的华丽转身。
独城镇地名由来:南宋王必安之父携家眷赴任筠州县邑,任满择居于此。此地两河相抱,河上建有石桥4座;四周山环水绕,地势平坦;唯独宅居地高峻,故名独城,镇名由此得来。
独城镇位于高安市东南31公里处,人口3.5万,是中国乡土文豪沈从文祖籍地。该镇工业经济尤为兴盛,被评为江西省经济综合实力百强乡镇。近年来,独城镇全力推进“上风上水好独城”建设,紧咬工业发展目标不放松。目前,全镇拥有独城、景东、玉陶、太阳、幸福五大工业小区,形成了以传统产业、陶瓷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为主的三大工业发展格局,产业发展百花齐放,有领先世界水平的超高压水刀生产成套技术,有走向全国的水泵,有响誉四方的太阳陶瓷,越来越多的“独城品牌”走出国门。
建高安城区创石脑特色——石脑镇
石脑镇地名由来:此地红石较多,清初邑人在此开设几家店铺,至清中叶兴圩,且圩址位于红石丘之上(上为首,首即脑),故名石脑圩。
石脑镇位于市区西郊,距市区9公里。全镇土地面积110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委会及1个居委会,总人口4.3万。该镇连续10年荣获高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先进,先后被评为高安城市发展组团的卫星镇、宜春市镇村联动示范镇、全省“森林乡镇”、320国道明星镇、全省百强乡镇、全国重点镇。石脑是工业重镇, 形成了陶瓷、光电、食品、橡胶、汽运、纺织、专用汽车制造、焊接机器人制造七大主导产业; 石脑是农业大镇。培育了万亩豇豆、万亩辣椒等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石脑是建设中的中心镇,投资2亿元实施镇村联动,集镇建设日新月异。2015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2.14亿元,财政收入 1.276亿元。
龙腾老虎山
——龙潭镇龙潭镇地名由来:北宋淳化三年,邑人闻见昌在此造石梁建永昌桥。相传元至正年间山洪暴发,桥梁被毁,冲一深潭,取名“龙潭”。后人在此架木为桥,取名龙潭桥。清康熙四十年(1701)重修石墩2孔,架石梁为桥。清乾隆三十年(1765)兴街于桥东,取名龙潭街。
龙潭镇地处高安市区以西,距城区14公里,交通便利,320国道、昌栗高速、长南杭高铁穿境而过。全镇辖区面积88平方千米,有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 157个自然村,总人口4万余人。2015年,全镇围绕“龙腾老福山”发展定位,共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1.71亿元,财政税收6580万元;发展有汽运物流公司65家,其中国家4A级物流企业3家,营运汽车保有量4189辆。龙潭正朝着“320国道城镇轴上的明星乡镇”的目标奋进。
商贸物流枢纽 创业休闲杨圩——杨圩镇
帝师故里养生福地 ——村前镇
旅游强镇 华美华林
——华林山镇(景区)
华林山镇地名由来:因地处华林山脉且有烽火华林寨而得名。华林寓有“日照光华、林木并茂”之意。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在此设立华林乡、华林垦殖场、华林公社、华林山风景名胜区、华林山镇。
华林山镇(景区)系国家3A级景区,是国家级生态镇、中国美丽宜居小镇、中国百个最具乡愁村庄、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江西省最美休闲旅游乡镇等称号,也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祖籍地和第七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华林造纸作坊遗址所在地。全镇总面积164.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5%,总人口2.1万。“春风常度华林山,笑脸相迎八方客”。如今,华林山围绕“旅游强镇、华美华林”的定位,正以独特的魅力、宽广的胸怀吸纳着八方游客。
绿色家园生态伍桥——伍桥镇
伍桥镇地名由来:南宋绍兴年间,何德通曾在庐江(今属安徽巢湖)青水洲创办伍桥书院。司马筠州为官后,又在高安县城创办山林书院。因县城不安静,又选择离城五十里林木茂盛的苦株窝兴建书院,沿用原青水洲“伍桥书院”名以作纪念。次年举家从县城迁此定居,取名伍桥何村。1941年附近白鹭圩毁于日寇炮火,遂迁伍桥何村建圩,改名伍桥圩。
伍桥镇位于高安市西北部,距城区21公里。全镇面积121平方公里,辖l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共172个村小组,总人口18573人。森林覆盖率80.3%。近年来,伍桥镇按照“绿三角”的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家园,生态伍桥”的发展定位,沿着保护好绿水青山、美化好绿水青山、开发好绿水青山的思路,抢抓机遇谋发展,谋好发展做民生,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
一汪清水 米岭人家——汪家圩乡
汪家圩乡地名由来:乡政府驻地原为郭家村。元泰定年间(1324—1327),邑人汪胜可由筠州锦水街徙此立居,繁衍生息,改名汪家村。1940年形成圩市,改名汪家圩。
汪家,素有“贡米之乡”美誉,山川隽秀,土地富饶,民风淳朴,地处高安市西北,距市区7公里,省道高伍公路、高奉公路穿境而过,昌栗高速横跨燕溪新集镇,并在柳岗设立高安城区互通。面积93.67平方公里, 总人口15662人。近年来,汪家圩乡抢抓货运产业基地和昌栗高速互通带来的发展机遇,按照“一汪清水,米岭人家”的发展定位和“融入新城区,建设美集镇,发展大物贸,打造后花园”的发展思路,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高产油茶、雷竹、优质稻、肉牛等绿色产业,大力扶持米岭白茶、丹台苑、白沙农庄等特色农业。
主动大作为 建设东城区——祥符镇
祥符镇地名由来:相传北宋真宗赵恒为太子时,曾游该地“黄仙殿”。称帝后,改年号为大中祥符(1008)。该地百姓则将“黄仙殿”改名“祥符观”,以纪念皇帝到此一游。今镇名亦因“祥符观”而得名。
祥符镇地处高安东郊,距城区6公里。高安大道、新320国道、沪昆高铁、昌栗高速穿境而过,高速出口、高铁站分别位于集镇东西两侧3公里处。区域面积121平米公里,下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祥符是农业重镇,水稻、花生等为传统作物,西湖龙湾的蔬菜瓜果远近闻名。祥符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培育有油脂、纺织、陶瓷、汽运为四大支柱产业。祥符镇正按照“建设东城区”的发展定位,以农业发展为依托,工业发展为引擎,三产升级为导向,致力建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安东大门。
田园城市 美丽大城——大城镇
大城镇地名由来:民国十三年(1924)修建湘赣公路时,附近大塅村民移居于此。因附近山上有座大城庙而取名大城村。同年湘赣公路在此兴建汽车站,又因附近有大城村而取名大城站。1972年调整社队规模,成立大城公社。1999年9月撤乡设镇。
大城镇是高安的东大门,距南昌外环线仅15公里,距省委省政府新址仅20公里。总面积153平方公里,辖1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61个村小组,总人口3万。随着省会南昌西扩西迁和高速高铁时代到来,大城的发展潜力和综合实力与日俱增。大城镇围绕“田园城市美丽大城”的目标定位,依托区位优势,以大城昌西文化产业园为平台全面对接南昌,努力将大城打造成南昌的“后花园”。
THE END
阿拉蕾
编辑
小编工资已与此赞挂钩,一赞一分钱,求打赏